

石斛的药材商品的加工方法甚多,也颇为复杂,一种石斛属植物可以作为几种商品石斛,而一种商品石斛包括7~8种石斛属植物。目前,有关石斛的加工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,主要是无一定的方法和程序。
一般来说.石斛的加工应包括下述一系列的方法连续处理:沙炒法、水煮法、水蒸法、火烧法、火灰炮法、火烘法、日晒法等等。
在野外多先采集就地直接用火烧或火烤后,再作一系列其他加工处理。但在个体药农家中有些先用水蒸煮,继以日晒、夜露等加工处理。有些地区则将鲜石斛先堆放使之发酵半个月以上,再用机械方法除去叶鞘,以木炭火烤或沙炒至黄色。有些则将石斛先以水浸泡数日,发酵使叶鞘膜腐烂,用棕刷刷净,再以稻草竹席密盖使不透气,加火烘至八成干时,进行搓揉后,再烘至全干。将干品堆放,浇沸水于其上,令其浸透,再用草垫密盖令其发酵,使颜色呈金黄色,再烤一次即为成品。其实用这种方法加工处理的石斛商品药材,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已被破坏殆尽,毫无药效可言。
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的王宪楷等曾对市售商品药材环草与马鞭石斛、粉花石斛、迭鞘石斛的鲜品植物进行对比测试,发现市售商品药材不但无生物碱反应,而且水和醇的浸出物的量都十分微小,难以确保药效。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错误概念,即对商品石斛的品类(判断好坏)不是取决于原植物的品种,也不是以临床疗效为前提,而是依据于外观。这种倾向应该纠正。
石斛的加工依据商品规格,大致有西枫斗、吊兰枫斗和黄草等。
西枫斗
西枫斗即选用霍山石斛、美花石斛、细茎石斛、广东石斛等鲜全草,除去叶片及膜质叶鞘,留下2~3条须根(龙头)及完整的茎顶端(凤尾)置铜锅内,在盖了灰的炭火上(保持80℃左右)缓缓烘软后,手工搓揉使成螺旋形,再入锅内(降温至50℃左右)烘烤,反复操作至于后不变形为度。注意避免高温烤,以免影响成品质量。西枫斗一般可见1~4个旋纹,长1~1.5厘米,直径约3毫米。以色黄绿、龙头凤尾齐全、长短粗细均匀、味寸淡或微苦而回甜者为佳。
吊兰枫斗/圆拥斗
系铁皮石斛、束花石斛、细茎石斛、广东石斛、美花石斛、重唇石斛等的幼茎(非当年萌发的嫩株)作力加上原料,按西枫斗的方法加工而成。其成品无龙头凤尾,两端可见剪刀痕。
黄草
系取部分石斛属植物尚未结果的鲜草地上部分,除净叶及根头,置锅内炒软或沸水烫软后,搓去膜质叶鞘,边搓边晒(或烘)至于(注意开始搓时不宜用力,以免擦破茎皮,影响质量),使之色金黄,顺条理直成束把的商品药材。
黄草一般以身干、无岔枝、节稀疏、质地柔软、有粉质、味不苦或微苦、有黏性者为佳。如原料为已经结果的植株,则加工后成品色黑、体空、质次。
商品药材按其外形、粗细及长短,一般可分为细黄草、粗黄草、扁黄草和小瓜黄草等。
结子斗
结子斗由多种长度不足8厘米,无法制成枫斗的石斛植物制作而成,多呈扭结状。